创新 · 务实 · 服务 · 担当

四川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改革之力开拓新局

分享到: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四川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称“发展环境研究院”)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关键问题,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推动落实*的十九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落地见效”作为引领方针,在四川发展、四川省生态环保集团的正确指导下,以锐意改革之决心应变局、开新局,生产经营持续向好,经营指标较往年逐步提升。


加强*的建设把准企业改革方向


发展环境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总*在全国国有企业*的建设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作为混改企业,发展环境研究院融合差异化管控的要求,将*建与公司经营深入融合摆在更中心的位置。以*支委作为治理载体,将重大的人财物决策与支部、上级*委管理结合,坚持以*建引领深化改革,明确改革方向,加强对标提升,确保改革措施稳扎稳打。


坚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公司治理


*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引方向。发展环境研究院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全面加强*的领导,*建工作进入公司章程,*支部*、董事长“一肩挑”,让*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公司进一步规范《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出台《董事会工作指引》,为规范董事会运作提供机制保障。完善董事会设置,建立起规模适度、专业结构合理的董事会人员配备,公司董事会人数定为3人,其中外部董事2人,从业经验丰富的高管人员担任外部董事,为发挥董事会的决策指导作用提供智力支持。


按照支委、董事会、经营管理层职能定位,结合实际制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支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防止把支委会议当成“筐”,大事小事都往里装。确定支委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有十一类40项,研究决策事项20项,初步明确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化治理新机制,提高了公司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激发企业活力推进市场化改革


公司坚决落实《国务院国资委、财*部、证监会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四川省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自2019年列入四川省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以来,深化股权多元化改制,创新股权动态流转机制,于2021年5月、2022年7月成功实施两轮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员工持股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强化分配管理,进一步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为企业生产经营提速增效装上助推器。


公司民营股东方青海洁神正面临上市的重要窗口期,经过不断努力和反复沟通,员工持股计划取得了股东青海洁神的支持与配合,员工持股平台受让青海洁神所持有润洁环境 15.3%股权。发展环境研究院股权比例对应调整为四川省生态环保集团持股 80%、员工持股平台持股 15.3%、青海洁神持股 4.7%。


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核心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


严格落实*总*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批示,坚持*管干部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系统谋划、积极探索,全面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公司在广泛调研、学习先进、实践总结等基础上,完善形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方案》,该《方案》突出刚性目标确定,突出刚性考核管理,突出刚性结果应用,实现经理层“两书一合同”全覆盖,经营班子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迸发。


发展环境研究院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机构能增能减,组织架构深度优化,夯实部门职能。坚持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完善用人机制。三年来累计公开招聘55人,其中市场化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6人,博士4人;着力解决“大锅饭”问题,建立与经济效益、人工成本效能刚性挂钩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工资总额预算核定机制,明确考核目标,突出绩效考核,创新薪酬分配模式,建立“1+2+3+4”薪酬管理机制。即1个工资总额,2类薪酬架构,3种分配路径,4个奖金池的内部分配模式,形成了长—中—短结合全周期激励约束体系,进一步打破了原来绩效工资弹性不够的问题,加大了对业绩突出员工的激励力度,全面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发展环境研究院聚焦创新创造平台建设,以成为四川生态环保集团内的技术智囊和科技创新推动者为目标,获得授权18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2年计划申报20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专利中已受理发明专利14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10项。


发展环境研究院以引领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为己任,2022年8月通过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推进工作办公室组织的“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认定;2021年12月入选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企业和四川省环保产业50强企业;2021年11月入选成都高新区管委会“2021年成都高新区梯度培育企业—种子期雏鹰企业”;2021年11月通过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的“成都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企业—成长型企业”认定;2021年9月通过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的“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020年9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财*厅、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组织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综上所述,三年的改革行动计划,发展环境研究院以*建引领企业发展为抓手,健全机制体制为根本,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为依托,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明显改善和提升:


一是治理体系的规范完善。“三会”治理体系协调运转、有效制衡;“三重一大”和议事规则体系重构,履职行权依法合规。


二是管理运行的提质增效。通过经营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实施、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的市场化运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对比去年同期各项数据,净利润增长幅度达到130.5%。


三是科技创新创效显著增强。3个创新平台的打造,超低温工程菌强化污水处理技术、侧流生物强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等多项污水核心处理技术的自主(联合)研发,形成了以“环保咨询服务+监测管控+环境治理及修复+专有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与业务体系。


四是企业活力的逐步激发。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制定“1+2+3+4”薪酬管理体系,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让员工干事创业更有能动性。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发展环境研究院将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举措、真抓实干的作风,蹄疾步稳、砥砺奋进,以改革之力焕发经营发展新活力,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81a25g4w日本进口链接链接小名明看看永久免费加密通道链接